8月,突然很想学习。恰好在网上遇到几个数学物理的公开课,于是下班时间都被这些东西占据,游戏也不太玩。(也不是自己特意去找的,就通过一些相关视频几次之后出现在我眼前的,也是有点神奇)齐的袋鼠拓扑讲得特别好,人也能看出很认真,我还蛮喜欢这样的老师的。可是音频采集设备非常成问题,底噪和人声几乎差不多大,有三分之一的词都只能靠猜的,有时候遇到关键时候真的非常崩溃。试着下载下来用噪声样本降噪或者滤波器降噪效果都很不好。所以只能强忍着听,因为他确实讲得很好,很多地方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还喜欢在课中留习题,我还挺喜欢这种有一点点探索性的问题的。不知道是不是哈佛传统,之前看Ravi Vakil的代数几何也是这种风格。太久没听课了,有点怀念在课堂上听课的感觉。如果老师讲得好,在课堂上听课还是比看书效率高很多的。很多细节书里没有讲,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手指比划一下,或者口头点一下就能让人清晰很多,书本有时候表现不出这些东西。老师也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强调关键点,这种关键点可能书本会因为避免重复只出现一次。今年的疫情似乎让网上的课程资源变多了。除了袋鼠拓扑也听了一点QFT的课,学数学的人看物理书经常看不下去,因为各种定义不明的概念。就到目前为止总感觉QFT比想象中简单很多,也可能还没有真正进入正题?

之前过于堕落,于是重看了棋魂。距离最初相遇竟然已经过去那么久。op响起的时候想哭,ed响起的时候想哭,小亮全力以赴却输给佐为的时候想哭,小光和小亮在团队赛相遇却输掉的时候想哭,小光决定考院生不得不和围棋部诀别的时候……我这些年到底在做什么呢……恰逢下半年各种围棋比赛又开始重新举办,可以看的比赛又多了起来。于是又很想学多一点围棋,况且如今个人ai已经能够轻松赢过职业棋手,只要愿意探索,学棋的环境其实很好。只不过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了,围棋的专研模式和数学挺像的,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和思考。8月农心杯决赛,正好赶上周六,拿出很久没碰的棋子摆一摆,结果黑子裂开了一大片,想起来真是伤心。 看棋魂的时候也会想起高中时候的朋友,放学后一起牵着车在路上走着,有时候去桥边看湍流,聊数学和物理。看到小光退出围棋部去考院生,他问我如果是我会选择当鸡头还是凤尾,他说他可能会选择当鸡头……

7月底的时候还买了双筒望远镜,上次买望远镜已经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了。因为出门如果带长焦加机身已经是超级重了,实在不想再带一个望远镜出门。买的主要原因是在单位外面的树上看到一种有点奇怪的鸟。最终看清楚了才发现是白头鹎的亚成体。可是白头鹎的亚成体为什么没有白头呢。白头难道也是一种性状?这种差异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问题让我有点困惑,可是也没找到相关的研究。

似乎每年到了申月我就变得很想学习。虽然能解释成申对我来说是印。但是流年里的申就没有这种明显的效果。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时间一下子就不够用了。因为天气还是很热所以也没有出门的想法,再过个一个月试着亲近下大自然把。真想回到学校啊,不知道目前的状态能持续多久,尽量多学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