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无休上班中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初想起来似乎都和上个月差不多,没什么值得写的。试着以每周为单位稍微回忆了一下,还是做了不少事的。不过总不至于把每周学了什么算了什么都一一列出来(虽然这样其实应该还蛮有成就感的,但是也很花时间)

二月底和3月初的两周,气温一下升得很高,最高气温全是一票的29-30,直接穿短袖也没问题,偶尔在出太阳的时候在走廊摸鱼,空气中似乎隐约能闻到爆嗮过后的空气味儿,有时候还有爆嗮之后的龙眼味。最近因为晒太阳,发展出了新型的摸鱼方式——打印几页书,找个没人的角落站着看。站着摸鱼有很多好处,首先远离电脑手机专注力好。其次可以选择一些空气流通好的地方(其实去户外且有桌椅更好,不过摸鱼都能摸到户外去就有点厉害了),还能晒太阳。想起小时候没零花钱在书店站着看书的周日下午。记得那时候站上一段时间,脖子和腿都有点酸。这几天摸下来倒是完全没感觉。大概摸鱼时长不够。也可能因为锻炼之后核心力量略有加强。气温升上30度之后,这种兼顾晒太阳的摸鱼方式就显得没有很适宜了。

冷雨

最近工作之余的时间基本都在学习,效率还蛮高的。因为也没发生什么其他事,所以就有点懒得写博文。

18日开始下雨。没有冷锋过境狂风大作的阵仗,只是安静地下着细雨,转眼之间气温就降到4度左右。原本4度就算在我们这也算不上最低温,但配合着雨水的湿气,就有种所有东西都热不起来的感觉。被窝里像是冰窖。这周工作莫名开始多起来,连着几天上班都没机会摸鱼。

[转]Heros in My Heart

世界上的美丽有两种,一是深刻又动人的方程,一是你泛着倦意淡淡的笑容

Heros in My Heart by ukim

—- 美丽是我们得数学家英雄们永恒的追求。 —-

原题:Heroes In My Heart (序)

废话几句。

多 年以前,我有一个很宏伟的计划,打算写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有三部,第一部写那些数学牛人们的传奇动人荒诞不经的轶事,第二部充满着历史上最最经典的定理 最最美妙的证明,第三部去真实的纪录北大数学的这群烂人,写他们那脏乱的宿舍和芜杂的生活。这一直是一个理想,直到我动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知道,这将 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梦。所以,这里只是那个计划的一小部分,讲述的是那些虔诚的人做过的虔诚的事。

第一次因为数学感动,是听到大人们讲华 罗庚先生的故事,不知道那时候多大,隐约记得他们说华先生去苏联算一个卫星的东西,怕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偷去,于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心算。故事的真实性自然不 可信,不过这很让小孩子神往。我要讲述的也是这么一些事情,很多都是高中和大一大二读过的,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美妙的东西希望大家一起分享,与人乐乐。

最后,按照写序的一般格式,我来感谢一下应该感谢的人们。感谢knots陪我一起扭伤脚腕一起看遍好莱坞的美女,感谢hyson和我一 起用 两块八的牛奶煮面,感谢alpha和我两次同居在那简陋的破屋里冻得瑟瑟发抖,感谢doudoulf那银玲般的笑声,感谢justinlee, mashimaro, aixuexi, transferrer和luk在每一个漆黑的夜晚大家共同进行着富有想象力的意淫。是他们的存在,回忆这个词才有了色彩。

ukim

2002 – 4 – 1

[转]物理学家八卦

2.feymann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装牛,明明自己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作出来的非得装着一晚上想出来的,用来打击别人,不过他也碰上过对手,有次碰上个速算的大牛,从此他知道在某些人面前不能吹牛。

20.其实nobel奖中很多人不会带学生,前面说过feymann是一个,爱因斯坦更是典型,好像一个好学生都没有,feymann自己也承认不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一见到问题就想自己做出来。爱因斯坦呢? 好像他习惯自己孤独的行走,也许是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方向太难,而且当时太偏,不愿意耽误学生。pauli有什么好学生吗? 海森堡? dirac? 好像都没有…dirac是个典型,讲课只顾自己,别人说没听懂,他就照刚才讲的原样重复。pauli ?估计是对学生太凶了,曾经批评学生的论文, “连错误都算不上” 。

21.不过pauli有一点比较好:他对每个人都很刻薄,不会因人而异,有次老爱作报告,做完了,pauli起立来了句:“看来爱因斯坦不是很蠢。”

22.pauli大概天生不适合作实验,据说他出现在哪里,那里的实验室仪器就会有故障。有次,某个老大的实验室仪器突然失灵(忘了是谁了)。他们就开玩笑说,今儿pauli没来这地方啊,后来过了不久,pauli告诉他们,那天他乘坐的火车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的城市短暂停留了一下。

不带眼镜的世界

元月1日的时候,原本打算看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结果看到一半发现时间线上有人推荐了b站新年晚会上《待你归来》,感觉特别惊艳,于是我和yy不约而同地在那天晚上看了《白蛇传·情》:P因此入坑了戏曲电影。中国传统文艺中的抒情真是非常棒,绵长的唱腔也非常适合抒发感情。当天晚上觉得意犹未尽所以顺带着把黄梅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看完了。一半欢乐一半悲惨,前半段真是特别好玩。小郑也推荐我试试西方的音乐剧,算是不太了解的领域,有空也试试。这大概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看影视作品最长时间的一天。这段时间总觉得不太想看影视作品,连动画都找不太出什么有兴趣的。反倒觉得看书很有趣,因为唤起了中国古典文学之魂,想着有空也应该把西厢记,金瓶梅,紫钗记一概看了。

21年的最后一天

没写年终总结的习惯,工作后的几年都过得浑浑噩噩,没什么好写。即使有,大体上blog本身已经有所记录,加之12月通常又都最忙。今年12月份倒是一反常态——没有特别忙。同时今年终于能感到自己有在做出改变往前走。年初的目标是希望多读书。今年一共在豆瓣记录的是47本。虽然远比不上动则100-1000+本的读书大佬,但是今年的读书情况自己就很满意了。1月份的时候读了好多轻小说,虽然书的质量一般,但是因为很久没有这种大量连续地阅读了,找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2月开始发现微信读书原来是可以ai朗读任意文本的,从而开启了新世界。很多零碎时间都能利用起来。5月有点沉迷怪猎rise,为了玩rise买了手柄和便携屏,小屏幕小手柄实在是用着难受。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已经到了有小肚子的年龄了,脸上有点肿也不好看。因为看到有些友邻在用NS锻炼,就也想试试。这大概是今年自己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11月的时候时间线上在转说出自己的三个优点。我也说不上来。后来想到我还是有个有点的,就是愿意吃朋友关于未知领域的安利。有些事情自己原本有个看法或者偏见的,但是只要我认可的朋友们推荐,我就基本都能放下成见,在好好了解一次。就算最终我不喜欢,我也会了解到能理解朋友喜欢的点为止。人其实特别容易生活在既定的模式之中,要想进入未知领域是最困难的一类事情。其实豆瓣当初也是这样发现的。以前找电子书的时候,经常都能搜到豆瓣的页面,当时只是想找书,发现豆瓣都不能下载书,就一个图书信息有什么意思。后来是柏有天突然和我说,我这样的人应该去豆瓣看看,上面有很多读书的人,你应该能找到很多朋友。然后我就好好记得这句话(实际上他自己都没注册豆瓣= =)。等考完试的周末,注册了豆瓣账号,认真地到处看看。至此之后确实认识了很多朋友,见证了不少对我来说神奇的事情,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假如能遇到soul mate对我来说大概只可能在豆瓣遇见了。可惜现在豆瓣大概已经很难再有原本的神奇感了。连读过某本书没短评的人都没法查看了。后来觉得单纯锻炼每天都要花掉至少一小时,试着在锻炼的同时听书,效果还挺不错的,也就没有那么在意锻炼的时长了。回过头来看,我倒是挺惊奇为啥我能坚持下来运动这事。差不多同时期开始的好多友邻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大概我这是少数比我预期时间还短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也可能是想着几天不运动马上就会有负反馈?也可能是因为我对运动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目标比如减重多少斤或者每天一定要运动多久,消耗多少卡路里。我总体采取的策略就挺随着心情,感觉强度不够就自己再跳会绳。大概这样才比较容易坚持。不过运动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好多以前想不到的好,一是行动力的加强,很多事情关键就是在很不想做的起始阶段只要愿意迈出那一步就好了。运动还是让自己的行动力大大提高了,能让自己显得更有力量,可能也更有活力。二是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刻,运动一下通常能把负面情绪消除掉不少,这大概是我目前发现的最彻底的切换大脑思考模式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只依靠自己的思维,要从一种思考模式中跳出其实非常难。三是学习累了的时候,运动似乎能稍微补充一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