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
11月7日,上班时间改成朝九晚五,本地人多有午休习惯,所以对于这项改动多有非议。我倒是觉得挺好,早上可以睡得稍微晚一些。不过实际进行下来,早上还是很难多睡。周围很多活动还是已8点作为起始点的,7点多就会有小孩子和接收孩子父母的嘈杂声,旁边工地车辆的进进出出……然后平时虽然挺好,但是如果我前一天晚睡,第二天中午也没有稍微弥补下的时间了。同事里掀起了购买折叠床与躺椅的风潮,想着充分利用仅有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午休——换做是我很难保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入睡。我的策略则是怎么不睡,我一直想觉得解决午饭后因胰岛素导致的血糖过低,这种情况不只在午饭,晚饭后有时候也会困扰我。我发现人在站立的时候是不容易感觉到困的,所以决定试试饭后到旁边的小树林散步。几周测试下来对我个人来说效果似乎还不错。而且坚持2-3周后感觉饭后也不是很困乏了。需要的时间差不多是半小时,如果只是10分钟就没有效果。然后接近自然且开阔的环境也比封闭的室内要好。其实我觉得能随时从座位上站起来也可以作为一个技能,比如沉迷刷网页或者游戏的时候,如果能让自己站起来,离开座位一会,以此作为开始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的起点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实际切换关注点和思维模式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也还没有想出必然有效的方法,只是觉得可以作为一系列新行为的起点。虽然在短时间内要想自如地控制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是很困难的,但是多数人似乎连存在这种模式的差异都没注意到。回到作息的变化问题,5点下班比原先早了半至1小时,但是晚上的时间似乎也没让我觉得变多。下班后还经常觉得累。基于上面这些原因,我现在的作息是每天和原来相同的时间起床,学习1小时再上班(不过因为最近天气变冷之后起床变困难了,实际经常没有1小时= =),中午饭后溜达半小时(因为各种杂事时间其实不是很固定,有时候还要做工作上的事)。至于晚上反而变得比从前早睡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晚上的效率还是不太满意。我也知道注意力一天下来是会消耗的。一种方式是早睡早起,让上班前的时间更长些,不过我对早起有点没信心:P另一种是把时间规划得更细一些,目前还没想好,但是感觉自己应该还是有办法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