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又停了一个月没写blog,今天因为值班,白天已经学了不少时间,到了晚上有点累,但是还要继续值班,所以写一写。原本1月的时候写了一点,恰好遇到工作上事情多起来,打断了就再没捡起来。大体上从12月到1月的最后一星期之前都挺忙的。等忙完恰好遇到《大圣传》,15000页的网络小说,一共430万字。差不多花了10天左右,没日没夜才看完的。其实我觉得还不错,有很多可取之处。当然作为男频网络小说,一些爽文向和后宫向还是有的。老实说不太喜欢这部分,总想跳过。女性角色里特别喜欢如心,独立,低调聪明且善良,一点点都不攀附。平时和男主相互打趣嘲讽的时候也特别好玩。所有的宴会都没她。独自行走于世界上。背负着深仇,也没想过依靠别人的力量实现。既有一点点自己实现它的毅力,也绝不牵扯一个旁人。爱恨分明,在这样状态下能不失善良的人是很难得的。里头有个飞天蝗王。就是蝗虫的设定。铺天盖地到处产卵,亿万分身。就算一个人再有能力和力量其实也是很难消灭这样一个妖怪(这个设定很好),然后如心就发明出了一种能消灭虫卵和若虫状态蝗虫的病毒。能猜到主角秘密,但是她从来没有过问过。反倒帮了主角很多次,甚至我觉得主角其实有点还不完。当然如心从来没向主角要过什么。她还发明了忘水和忆水。忘水是因为,一个老画家技艺高到画出的画差不多是真人,然后以画为妻。到了他快死的时候,他希望他的“妻子”忘掉他。所以拜托如心研发了忘水。然后开会的时候主角正好对上一个手里有测谎仪的对手,眼看身份要暴露。如心看出主角窘迫(其实她从来没问过),给了主角忘水。对手问的问题如果主角忘记了,就不算说谎。这地方的设计还是不错的。然后是传闻主角被击杀,其他朋友都只是叹息,但还是只能继续自己的生活。她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穿越万里去寻找~可惜后半段剧情如心完全没有再出场,大概作者忘记了。而且写作这种东西,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偏掉了。

甲子

又隔了一个月没写blog。这段时间总体工作都有点太忙,要给人描述在忙些什么似乎还挺快困难,有时候两三个突发情况一起来,解决起来就要很久。11月初因为想下个兵棋ASL的规则书,还中了病毒。导致电脑和blog的密码都换了一遍。blog因为不知道被改了什么,想着销毁服务器,重新建个站,居然告诉我要重新收费。看了一圈价钱涨得有点高了。就暂时先换到了企鹅云。似乎在国内反而不容易出现502的情况。从头折腾一遍也挺花时间。开始忘记行内Latex公式是怎么实现的,还想了想。评论验证码是哪个插件也不记得了。不知道之前有没有提过。做一些计算机编程相关的事情,完成后总觉得有点缺乏成就感(不过用键盘在vscode上敲代码的过程本身还行)。通常的内心状态都是:总算搞完了,不想再花时间。但是学数学就完全不是这样。每每不管是想出来难题,还是学到一些新东西,都非常开心。说到数学,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摸鱼时间断断续续,经常被人打断,还挺难集中注意力的,人自己都会有点应激。没有长时间可以集中注意力思考,也会觉得心里空唠唠的。大体上11月开始在读The Maslov index for paths ,然后发现Arnold这样牛b的人原来也会有大家都会有的思维盲点(虽然也算是理所当然的吧)。简单说就是(好像怎么也没法太简单说囧)L(n)表示Lagrangian子空间的集合,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Lagrangian子空间。每一个子空间可以用(X,Y),两个nxn矩阵表示。称为Lagrangian form。当然这个表示不是唯一的,如果把L(n)看作base space,fiber就是GL(n)。所以只要XY是可逆的,一个Lagrangian子空间可以表示成(A,1)这样的形式。A是对称矩阵。然后Maslov index算是是$\Lambda(t)$ in L(n) 作为L(n)上的loop或者path的一个不变量。和$\Lambda(t)$与一个$V=R^n\times 0$ 这样一个固定Lagrangian子空间的交有关。$\Sigma _{k}(V)$表示dim $\Lambda \cap V=k$的$\Lambda$的集合。然后$\Sigma _{k}(V)$的codim是k(k+1)/2,同时$\Sigma _{k}(V)$的元素没法用(A,1)这样的形式表示出来。于是Arnold搞了一套局部旋转的的变换,使得$\Sigma _{k}(V)$的元素可以用(A,1)对应。我看完觉得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实际上里头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同一个$\Lambda$,不表成(A,1)而是表成(1,A),其实直接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相当于选了另一个坐标)。。。。看90年代的论文发现里头默认就都是这么做的。这其实只是小问题,就觉得读论文的时候能发现一些这类小细节还挺有趣的。每个人都会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前几天刚读完。在纠结接下去看什么,怎么看。有点像是站在迷宫岔路口,每条路稍微往前看看,进行隐匿侦查的状态。其中一条路是连看至少6篇系列论文,如果中间遇到问题可能还要再看别的。感觉有点慢了。看论文还是有意思的,比较接近当时作者所见所想。

停电的夜晚

9月中旬回家,夜晚恰好遇到停电。手机因为刚用了一天,到家后电量所剩已经不多,只好先关机。那天恰好是新月,抬头望不见月亮也看不到星星,城市中的夜,大概始终还是通亮的,除去看书大体行走的路都是很清晰的。。没带眼镜在阳台站着,远方的街灯像是一团团盛开的蒲公英,黄红绿白蓝。没有风扇房间里还是太热,搬了椅子到阳台看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电还是有点焦虑,不过也算看了不少书。想了点数学,boox虽然亮着,但是在草稿纸上演算就很费眼睛了,只好尽量用想的,迫不得已的时候再在纸上写一写。也想了不少其他的事。远离现代科技支持的夜晚,也算是有不少体验。从小到大其实也经历过不少停电的夜晚,想象着没有电之前的人类文明,烛火能照亮的实在非常有限,能做的事也有限。举头望明月亦或秉烛夜游或许才算是靠谱事儿。也想着要不要出去走走,但是对我这样的死宅实在想不出什么夜晚在外度过的有趣事儿。

台风与博德之门

大体上最近的一个月,状态可以按照台风登陆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工作上相对不忙,台风之后则天天都得加班。7,8月总体都有点累,也有点缺少热情,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那种感觉。其实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数学反而是有进步的,想问题的层次更深了些,然后冒出来的问题也更多了,其中一些明显是我以前注意不到的细节和角度。问题多到我经常需要拿笔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记录下来,然后逐个思考。但是这个过程远不是线性的,导致问题的增长速度有点快,远超我思考解决问题的速度的。可能是这个过程导致感觉像是被强行拉拽着前进。这个过程应该是好事,只是有点喘不过气。但是内心感受上也确实对比去年确实有点缺乏热情,暂时还没想到什么解决办法。大概今年各种生活上的杂事还不少,难免被影响。然后是上班时间摸鱼感觉不够专注,因为老有事找,被打断多了,自己也会变得比较警觉,就没那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我有时候在像所谓专注能力是不是和安全感有一定联系,因为专注其实是需要可以把外界输入信号都屏蔽掉的。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更难一些。在不安的环境下,似乎精力消耗得也更多。但是也有反例,比如打游戏专注然后周遭情况完全不了解。这种情形感觉和安全感关系就没那么大了。

23年小暑

昨晚刚跑完团,发现到了第二天白天也还缓不过来,气短,身体感受和通宵了一整夜完全没睡觉差不多。大脑状态挺不好。没想到社交对我来说是这么消耗能量的事哎。所以用这个时间写blog好了。其实差不多有3周没有跑团了。感觉还是没有跑团时候的状态好,这段时间专注力恢复得差不多了。除去工作,看数学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看的书非常不自包含,不同章节的叙述方式完全不统一,可以看出原始论文的痕迹很重,但是经常没头没尾。阅读起来还是挺累的。就经常直接找原始论文。推进起来特别慢。很多定义甚至不管是书里,引用的论文,或者网络上都找不到。于是只能通过后续的论述,一点一点重构出定义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独自冒险,在地下城里解谜题的感觉。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看一手论文的,不过时间早一些的论文,清晰度很成问题。还有排版那时候都是打字机,有些上下标看着也难受。

龙舟无水

5,6月份是华南的雨季。但今年雨水却异常稀少。5月下旬更是直接达到了39度(似乎是平了5月历史记录)。新冠之后,花了一周进行恢复,以为恢复得差不多了,结果又中了个流感,可能是甲流(缺少确定手段)。又低烧了两天,流鼻涕,咳嗽,拉肚子。差不多又过了一星期才好。然后依旧是头脑明显变笨的感觉。很难集中注意力。等恢复之后我看了同一段数学书,能看感觉到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通常如果我看到一个问题不太清楚。我会试着把问题分解。但是生病的时候这个过程不会自发触发。另一个是比如一个推导需要条件1,2,3,但是卡住了,这时候日常时候,我可能会大脑中再调出条件4,从而解决问题。但是生病的时候这个过程也没法进行。这个过程差不多就是人类在思考过程中灵机一动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过程。应该也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聪明程度。然后是生病的时候内存也变得比较小……总之这些东西用围棋类比就都很好说明,一个人能计算的深度和广度,一个是能计算几个方案,另一个是一个方案能算几步。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总之整个五月因为生病过得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浑浑噩噩的,之前养成的好习惯基本都破坏殆尽。6月之后开始尝试恢复。不过因为上班时间又调回早8点。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适应,总觉得睡不够,而且不知道为啥即使12点多上床,也经常要2点多才能睡着。早上差不多6点,小白腰雨燕就开始叫。然后到了夏天实在太热,午饭后也没法在户外溜达。试着在办公室里溜达,但是空间太小,效果非常差。所以现在在烦恼中午的时间怎么有效利用。不过最近一周经常中午时间也会被工作占用。所以整个六月过得总觉得还是有点累,更多地倒不像是新冠甲流后遗症,只是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