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醒来

又停了很久没写blog,1月以来发生了好多事情。春节那会儿可能是有点过渡关注疫情,过得没什么实感。没看b站的拜年祭,读完了《世界的凛冬》,其他的时间看了一点战锤的比赛,再然后似乎睡了很长的时间。感觉对生活没什么热情,缺乏一种主观的能动性。往年的除夕自己特有的仪式感是在那天一定要通宵看点书或者电影。今年很早就睡了。初四的时候似乎有要感冒的迹象,于是一整天都躺在床上,还好压制住了。小向的母亲得了新冠,住进ICU,小向自己后来也开始发烧,再后来就没了消息。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和她有段时间没联系了,那种悲伤可能确实很难真正的共情,不知道该和她说什么。。。2月6日,李文亮离开了。看到那句“我还是想做正义的伙伴”突然眼睛有点湿润……他实在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这样的日子不该被忘记。如今记得蒋彦永的人又有多少人。人真是一种太容易遗忘的动物……

2020小寒

有两个月没写blog,年底太忙,连周末都得连续加班11个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久了,自我变得很涣散,像是顺风漂泊的浮萍。那种感觉真是太糟糕了。有时候在想自我是什么。每个人都是流水中两头漏风的瓶子,水从一个口进另一个口出。在水中待久了,瓶子的边缘多少会残留些东西,那或许自我。当一个人想保有更多自我的时候,也表示他不想这些残留在瓶子里的东西被冲走……工作之后,就没有很频繁地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了。渐渐地觉得和小时候简直像身处两个世界……元旦只放假一天,那天刚好我值班,因为周末也加班在工作,连着上班就好挺累人。不过值班大体上除了必须待在单位倒是没什么限制,所以也算能做点自己的事情。因为还处在很劳累的状态,就看了好多视频。中间试着看了三页的数学,居然还挺开心的。人似乎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寄存在自己一直持续做的事情里头,我想这其中也保有了一部分自我把。

感冒 立冬

最近在感冒中,脑袋晕乎乎的。到了年底工作上各种事情越来越多,今年到12月只剩下2个人做业务方面的全部事情,感觉真是做不过来,就感觉心力憔悴。最近晚上的时候倒是不怎么想玩游戏,中午的时候也不觉得累。本想着中午的时间可以稍微看点数学,可是每次感冒期间,都能感觉到明显的降智。不知道普通人感冒之后是什么情况。当然普通人是不太需要看数学的,所以可能很难作为参考。如果是普通书籍或者英文书籍,测试了下也都没问题,但是看数学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出来,平时一句话看过去,一些定义和概念会自然地连接和组织起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脑子里也会自发地尝试不同角度的理解方法。感冒期间这些都没法自发进行。我得更主动地让大脑动起来,所以就很耗费专注力,特别容易被打断,实际效果也不好。似乎还有点易怒,也可能只是最近工作遇到的人和事的关系,未必是感冒的原因。看不了数学,看点闲书倒还是可以的。工作之后的几年,读的书越来越少了,确实挺不好。

没有豆瓣的时间里

10月6日,豆瓣广播被ban了。感觉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虽然知道什么都不会有,还是一整天习惯性地刷新豆瓣,什么其他事也没做。持续了11年的习惯,回想起来已经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了。这一天里的心情,大概就仿佛初三开学突然而至的分班。初一初二的班级是大学宿舍之外唯一有归属感的地方,分班之后连踢球也突然没有了激情。没来得及(也不敢)和暗恋的人表白,没有QQ,找不到说话的理由,之后就几乎没有再说过话了……豆瓣广播被封禁的感觉大概和那时候很相似。仿佛做了许久的梦一下子醒过来,梦里的一切那么美好,却什么也抓不住,这种感觉实在太无力了……在初中的那个时期,连经常爬的紫云岩也经历着大改造,常去的山头到处都是吵吵冉冉的工人。生活里的一切仿佛是是在一瞬间一起崩塌的,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我才相信冥冥中是有命运存在的把……对于豆瓣,虽然谁都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原本互联网就是一个变化过于迅速的地方,可还是希望这一刻永远不会到来。豆瓣到底寄托了我太多的情感……

立秋及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

立秋的夜里下了场阵雨,雨后似乎隐隐能察觉出一点秋天的味道。结果紧接着的两天就迎来了今年气温的最高纪录38度,连午夜也能有32度。宿舍和家里都没有空调,凌晨5点还热得睡不着。燥热的空气吹过手臂,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一丝小学暑假的记忆。在奶奶家看一天的电视,家人午休时分一个人在水池玩水,看着阳光晶莹剔透地荡漾在桶底,在家里地板上用自己发明的规则操纵纸片人踢足球,黄昏时分莫名的伤感……

小暑

周六趁着刚下过雨,天气或许凉爽些(并没有),去了趟植物园。去的路上坐的绿皮火车,感觉车上的人明显比动车上的压抑得多,位置都被各种人和物品分割占领了,在叫醒2轮休息中的乘客之后,我终于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被换到哪去了。大概有些人已经在硬座上睡了1,2天了,大家都挺没精神的样子,这么说起来我好像都没见过需要1天以上的动车和高铁(查了下最长时间是14小时)。找到位置坐下后,才发现和检票时排在我前面的几个学生在同一车厢——三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女生分别穿着汉服,洛可可风以及调查兵团的衣服,男生则只穿着日常T恤。想来应该是去参加漫展的。这几年似乎漫展特别的多,连万智牌的推广都是以漫展作为主要平台的,大概是95-00后的一种潮流。下了火车,坐公交,听到旁边的两个小妹妹在做知识竞猜。“你知道四大洋是哪四大吗?”“你知道英国的全称是什么吗?”……突然就很怀念这种生活状态,觉得童年真是美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