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端午

端午节前,雨水始终不断。周末就着雨停的间隙,去拜访了几株较大的凤凰木。虽也有开得旺盛的,但是始终没有前年那种仿佛能够染红天空的灿烂感。说起来那样的景象至今也只见过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会那样绽放呢?若说气候也没觉得什么特别。很多果实的收成似乎都有大小年,比如今年的杨梅收成就很不好,或许植物开花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在想,实际并不是有大小年这样的周期,而是每年植物的产量都是上上下下浮动的,而人类没办法把这种现象很细化地分成多个区间,但是分成多和少两个区间却是容易的。从师院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新开的花店,里头种的绣球超级漂亮,花瓣是从蓝紫到粉色的渐变,问了一下价钱,一盆要98元。回家后搜了一圈淘宝也没找到那个品种= =只知道可能是额紫阳花的改进品种。

小满

从4月开始,似乎对各种游戏都没了兴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之前多了不少。立夏之后,不知道是日照时间变长的原因还是什么,总觉得白天的精力也变好了。正当感觉效率明显提高时候,晚上总有些类似群防,组织学习一类的事情,把整个晚上的时间全都占掉。。。把剩余的时间规划一下,似乎还是不够用的。只能说自己确实很垃圾。

谷雨

转眼四月都快结束了。花了点时间才从这种不关注时间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前几个周末都会试着去牌店待上一晚上,几次下来真的觉得很浪费时间,多数时候并不是在持续的游戏中的。垃圾时间实在太多了,而且总用相同的卡组和相同的人对战本身也不是很有趣。这段时间遇到的人,总让我思考人与人的差异,很多时候是由于对时间的利用率造成的。即使是玩,也是有效率差异的呀。到了四月突然就没那么想玩了,回复看书学习的状态。觉得还是这种日子更让自己觉得充实一些。数学倒是看得不少,不过理了一下需要看的书,还是有种怎么都没可能看完的绝望感T_T

惊蛰

春雨绵绵地下着,看不到停歇的迹象。想出门徒步都不大可能。双休日的时间总觉得少得可怜。基本只够做一件事情。上周末组好白绿token的牌组,第一次去牌店玩。打了两盘2v2,算是带新人熟悉。因为才玩第二局,好多事情还不太习惯,有时候忘记横置产费,也没办法注意到对手做的所有操作是否正确。在桌面上看对方最远端的牌有时候也看得不很清楚(一些双色地的颜色)。不过2v2是非常好玩的,至少再我看来比1v1好玩。挺有当年玩魔兽2v2的感觉,自己会想很多想打的配合。觉得有很多没有被众人挖掘的思路。比起moba类的5v5,总觉得2v2才是我喜欢的模式,我能去更多地了解队友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打法或者寻求沟通制造配合,也能去分析对手的想法,做针对。这些在5v5中几乎没意义,你只是影响战局的1/10力量,过多杂乱的信息也没法做针对。可惜不管在任何游戏中2v2从来不是主流。后来还看了其他人打轮抽,老板因为和我们打2v2打得很激动(第二局打了半个多小时),导致轮抽很晚才开,说起来老板是个挺有趣的人,给我的感觉大概有点像是touch里头小南的爸爸:P晚上和其他一些人聊了才发现,有好几个也是最近1,2个月才入坑的,都是通过漫展了解到的。说起来我一直没get到漫展和万智牌之间的关系。群里头有50来人,也超过我的想象……

感冒的假期

感冒依旧没有减轻的迹象,已经持续超过15天(初4的时候有好转,之后又重感的感觉囧)。整个春节都在感冒中度过。经常处在晕乎乎的状态,这样的日子没法读数学,于是只能看点闲书和视频。万智牌的英文小说看着磕磕绊绊的,脑子晕沉沉的也不想频繁地查字典。于是只好又找出哈利波特的英文版来看,倒是也看得挺开心的。一年中最有空闲的一段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

住在豆瓣的第11年

1月5日,注册豆瓣的第11年。中午跑去看《四个春天》,本来以为这种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电影院上映,一天唯一一场还安排在中午12点的小众电影肯定能包场,结果来观影的居然有6个之多。有趣的是里头大家都是一个人来的,大概这种电影实在找不到一起的人。也会这些人是否全有上豆瓣。散场的时候大家都匆匆地走,最终也没敢上前问。大家都在说想带自己的父母来看,我却有点不敢,岁月与年老这样的主题,每次想到都觉得悲伤,也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怎么面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