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远东

11月7日,上班时间改成朝九晚五,本地人多有午休习惯,所以对于这项改动多有非议。我倒是觉得挺好,早上可以睡得稍微晚一些。不过实际进行下来,早上还是很难多睡。周围很多活动还是已8点作为起始点的,7点多就会有小孩子和接收孩子父母的嘈杂声,旁边工地车辆的进进出出……然后平时虽然挺好,但是如果我前一天晚睡,第二天中午也没有稍微弥补下的时间了。同事里掀起了购买折叠床与躺椅的风潮,想着充分利用仅有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午休——换做是我很难保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入睡。我的策略则是怎么不睡,我一直想觉得解决午饭后因胰岛素导致的血糖过低,这种情况不只在午饭,晚饭后有时候也会困扰我。我发现人在站立的时候是不容易感觉到困的,所以决定试试饭后到旁边的小树林散步。几周测试下来对我个人来说效果似乎还不错。而且坚持2-3周后感觉饭后也不是很困乏了。需要的时间差不多是半小时,如果只是10分钟就没有效果。然后接近自然且开阔的环境也比封闭的室内要好。其实我觉得能随时从座位上站起来也可以作为一个技能,比如沉迷刷网页或者游戏的时候,如果能让自己站起来,离开座位一会,以此作为开始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的起点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实际切换关注点和思维模式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也还没有想出必然有效的方法,只是觉得可以作为一系列新行为的起点。虽然在短时间内要想自如地控制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是很困难的,但是多数人似乎连存在这种模式的差异都没注意到。回到作息的变化问题,5点下班比原先早了半至1小时,但是晚上的时间似乎也没让我觉得变多。下班后还经常觉得累。基于上面这些原因,我现在的作息是每天和原来相同的时间起床,学习1小时再上班(不过因为最近天气变冷之后起床变困难了,实际经常没有1小时= =),中午饭后溜达半小时(因为各种杂事时间其实不是很固定,有时候还要做工作上的事)。至于晚上反而变得比从前早睡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晚上的效率还是不太满意。我也知道注意力一天下来是会消耗的。一种方式是早睡早起,让上班前的时间更长些,不过我对早起有点没信心:P另一种是把时间规划得更细一些,目前还没想好,但是感觉自己应该还是有办法执行的。

11月的时候买了不少纸质书,闻到油墨的味道,还是会泛起不少回忆。读了《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感觉像是一段在记忆中穿梭的旅程,作者做着我初中时想做的一类工作,在荒野与山林里研究动物。其中细致的描写也会想起自己那时候写的日记。有个周末和森去寻找山中小溪的源头。起因是我们觉得这座山就这么点大,很难想象没有下雨的情况下,一条小溪能这样一只不枯竭地流着。大约6点左右出发,小溪在山石灌木甚至泥土里穿行,若隐若现,有时候只能隐隐听到一点声音,有时候那里都看不到,但是脚踩下去,土里能浸出水来,混杂着红壤,直接把鞋袜都打湿,像踩在稀泥上。从完全没有路的地方硬开出路来,一天下来双臂被茅草划了50多道口子,中间有几次都觉得有点动弹不得。过了午点,我们才推进了山的一半左右,源头还没有找到,想回家吃饭了,不过在山中也没法说回家就回家。(越往源头走,水流是越小且分散的,可能并没有能确定的源头)。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累的一次爬山。带着50多道口子,样子确实有点骇人,父母都吓坏了。周一上学同学都被我吓到了,不断地有人问你tm是不是被你爸打了,然后开始讨论是用什么打的2333。还挺怀念那时候的日子……那天的日记写了10来页,写了两天还是没有写完。后来只能在末尾加上未完待续。再后来自然就有点懒得补完了。我的记忆如今已没法把那几十页纸的内容一一还原。后来搬了几次家,那些中二时期的记录也没有强烈想留下来的意愿,所以早已遗失。那时候的日记自然都是自己琐碎的感想,可是如今回想起来,也希望能够读一读。那时候我们也试着追寻鹰的巢穴(非繁殖季就没有),会为了在野外生存锻炼身体。为了买个放大倍数超过10的放大镜一家店一家店地问(那时候我们那还买不到显微镜,也没有钱买)这本书唤醒了那个时期不少的记忆。真希望能更多地读到这样的书。毛脚渔鸮生活的远东边疆区原来也是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一直以为西伯利亚虎分布在整个西伯利亚,读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只分布在我国东北以及远东边疆区这样算不上大的区域。我对这种动物一直有种说不上来的感情。辽阔雪地里孤独的猎手。初中那会周日下午我通常都会看国家地理的记录片,有一部正好讲西伯利亚虎,研究人员用麻醉枪打老虎,然后给他们戴上无线电项圈。导致看渔鸮书的时候,我老想象给渔鸮带的无线电项圈就是这种(因为作者也说这种项圈原本是给西伯利亚虎带的,所以有点太大)。忘不了大雪纷飞的旷野上抬头看雪的老虎。后来学了八字,自己的邵康节四字断终身恰好是“虎踞梅林”(只使用八字中的四字所以未必准确,但是能用来归纳一部分特性)。真是各个意义上都觉得和自己再契合不过~渔鸮书的作者也参加了很多和西伯利亚虎有关的项目,所以他说他的下一本书正是与西伯利亚虎的研究相关的,书名叫Tigers between Empires。不过可能得等到2025年了。

因为同事给了些道林纸,发现这种纸钢笔写上去完全不洇纸就还蛮舒服的,于是自己也买了些,结果发现买的比同事在拼多多上的价钱高,纸质也不如她的哭死。一共有500张,也不知道多久能用完。数了下今年的情况,截止11月30日一共用了560张的草稿纸(从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挖出来还在10张10张地加囧就不更新了)。其中至少3/4是用了正反两面(实际比例似乎比这个还高一点),剩下的1/4则只用了单面,合计大概是980面。对今年的自己还算满意吧,不过即使这样也还要用一年555至于11月的学习情况,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年底摸鱼时间很少,就没法有心无旁骛的感觉。12月则可以预见地有不少事等着哎。

上周末难得看了看农心杯的比赛。因为太久没追比赛了,都忘记自己的katago放哪了就没有开,只看腾讯围棋的直播,然后发现自己居然也能看到几手职业棋手明显错误的地方,以至于都快产生错觉了。当然我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菜的,只是那盘棋两个人都下得好差。能看出我之前在数学上的进步似乎在围棋也有一点点用,导致又有点想学围棋。周末的时候有点分心地了解了下学习围棋各个阶段需要的材料。发现现在的条件真是比原来方便非常多,各种一条龙。不过围棋这东西最需要的就是思考的时间,这在很多方面都和数学很像,我反正是分不出时间来了哎。

跑步方面这段时间脚踝没有再疼,于是开始跑5公里。跑了两个星期,这次换膝盖开始疼,虽然其实很轻微,甚至不影响走路。正好看到友邻转了太极跑。于是也看了看。虽然里头有太极,但是实际上感觉关系没有那么大,作者的一些基本思想确实是用到一点点中国的武术观念。武术的基本理论其实是身体相关的物理学的另一种框架下的表达。那本书其实很啰嗦,不过作者无疑是一个愿意思考的人,一些点我自己也考虑过,也有不少则没有。不过实际执行对我有点难,很多体态上的纠正都是需要通过观察影像录制,我则没有这个条件。然后在天台跑距离实在太短,重心前倾会带来速度的加快,天台没有这样的空间。同时每跑几步都需要制动转身,这个过程也给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但是纠结来纠结去,出门跑总觉得很麻烦又没有合适的场地。这两天暂时把能做的部分做了做,并且把5公里减到了4公里,似乎就不疼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着往上加。。

先写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