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把blog搬回github.io

最近没什么表达的欲望。得了流感,特别没精力,做不了其他事,才想着把blog搞一搞。然后因为今年域名要到期了,用了几年下来,似乎也没发现什么非得自己花钱买服务器才能做的事情。加上现在因为用obsidian,对于同样用markdown作为输入的github静态页面的感官还挺好的,于是打算把blog搬迁回github.io. 因为之前hexo只要换版本就得重新编辑,还挺坑的。目前采用的是hugo。界面倒是很简单,排版,配色都得自己用CSS调,就想着简单一点,各种颜色和排版问题一头包。发现字体更换,居然还会影响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中文调好了,英文又不好看。字和LaTex渲染出的公式大小还容易不匹配。总之改得很累,想着凑合着能用就行。。

1月初,因为新电脑一直没装vscode,突然想起来装了下,新安装的版本自带copilot。随便写点东西,我写一行,它给我补了7行正确的,还是挺震撼乡下人的。我之前测试问的问题,因为经常带有一些现实物理概念,导致ai编程的效果我老觉得很一般,就没太在意。1月尝试了之后,觉得还是相当好用的。特别是你再编程中遇到一些小的问题,比如哪个函数具体怎么用或者小块功能怎么实现,这种时候交给ai确实很提高生产力。包括用hugo部署blog中间遇到的问题,也都是问的ai。

不过关于各种大模型,因为deepseek爆火,国内现在有种不正常趁热度状态,各行业也都宣称接入deepseek,我们这个行业也要搞,需要各种创新。但是实际上因为数据量非常非常不够,实际并没有什么价值。加上另外四个省里的新项目,导致今年年初就很忙。并且执行起来充满困难。经常很心累。

春节期间,到山上看书,户外开阔的视野,加上流水的白噪声,专注力居然特别好。电视剧里经常有在瀑布下练功冥想的,看来确实大有道理。至于数学的学习,我也不知道怎么评价最近的阶段,一方面我感觉似乎是有进步的。很多问题的思考明显能感觉到,和网上能观察到的多数人都不一样,能知道别人没够着线。但是另一方面,因为看一页书,自己就能生成无数的问题。数学的问题又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很多概念细节都必须一点一点思考和考察。导致现在看数学的速度越来越慢。然后做笔记也减慢了看数学的速度。使用obsidian确实可以一边想一边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有些挺有价值,但也常有远没想好,还需要推倒重来的情况,这种时候就难受了。特别为了可读性加了很多叫做callout的色块。但是因为obsidian对处于编辑状态下的callout里的LaTex是不渲染的,所以但凡要做修改就挺累人。

关于专注,还是时常怀念小时候一整天都在桌前或者保持各种奇怪知识看书的日子。这段时间这点还是做得不好。主要是如今数学笔记都是在电脑上打的,就基本长时间在屏幕前。在屏幕前总体就是比较容易分心的。这段时间倒是也有中午在户外一边晒太阳一边看闲书或者论文的时候。拿着书站立加低头,还挺让人回忆起小时候在书店度过的时光。还有以前提到过的低头验算时自动进入的专注状态。感觉都像是身体的某种记忆。

1-3月一共目前读过16本书,本来是有些可讲的,不过因为间隔得久了,似乎好些热情也没有了。《惰者集》里头提到相当一部分学数学的人耳熟能详的抄书大法,我是觉得抄书只适用于目前自己特别难集中注意力,通过抄书阅读,强制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上办法。对于理解方面,我感觉应该几乎没什么用。倒不如自己试着证明一遍(在读证明前或者读过之后都行),想一想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自己和书中的证明有什么不同,一个地方是非得按照书中证明那样还是其他办法也可以(通常都是自己忽略了一些东西)。然后是笔记最好只记录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书中文字的摘抄偶尔有一点方便查阅倒也不是不行。但反正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占大头。 另一本有意思的书是《吴清源回忆录 : 以文会友》。是正好LG杯韩国制定恶心人规则之后,有点意难平突然想起来看的。感觉比中的精神要好。吴是一个对外界世界非常不敏感的人,既不了解也不太花时间精力考虑,他在意的事一直都只有信仰与围棋。这种与普通人仿佛处在两个世界的封闭加宗教性,似乎是印的特征。恰好吴自己就有留八字 甲寅 庚午 己巳 辛未 地支是印的三会局。并且他的人生居然一点都称不上风光。中间到处辗转居无定所,还被莫名其妙注销了日籍。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退了日本棋院。再把所有最顶尖棋手赢了个遍之后也没得到名人。并且一直也称不上富裕。关于国籍的议论一直也存在。但是读下来就知道,每个人的经历都非常不同,个人的选择有时候只是他社交范围,时代背景,个人处境下的必然,与宏观叙事完全无关,人生没那么多想象中的自主也没有那么多风光。 里头还有一段挺有趣的故事,豆瓣贴不了,也可以在blog里贴一贴。恰好可以用一用markdown的引用

昭和二十一年(1946)五月,我妻子和另一位信徒遵照玺光尊的命令,拦下了麦克阿瑟将军的车,直接把玺光尊的信交给了他。

那时的玺光尊有一种使命感,她觉得必须让全世界的人都理解玺宇的教义,从而实现世界和平。因此,她首先要让占领军的首领理解玺宇。为了伺机和麦克阿瑟见面,玺光尊在调查了他的行动后,发现他在每天午餐时,都会从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回到美国大使馆。

玺光尊于是命令我的妻子和另一位信徒在麦克阿瑟回到大使馆的途中,伺机递交玺光尊的亲笔书信。两人于是躲在美国大使馆的门口,当麦克阿瑟中午回到大使馆时,就冲上去挡在车前。妻子向下车的麦克阿瑟司令官喊道:“Please!”然后把书信递上去说:“Present!”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威名仿佛张辽一般,听闻其名连小孩都会停止哭闹。但他这时候也只得苦笑着收下了信。信上写着“来吧!来玺宇的皇宫,接受玺宇之光……”之类的内容。

这次事件被称为“麦克阿瑟事件”。当时日本的报纸对此一律缄口,而美国的报纸纷纷在社会新闻版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一事件。

大概写这么多,今年目前到目前的感受是总体比较累,少了一种轻快或者愉悦的感觉。也时常会有工作就业和年龄上的焦虑,家里也时常给我压力,导致心情也不好。因为我是能理解父母传导过来的压力,但是自己全无对策。感觉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破破烂烂的。然后就是每一天的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好快,一天能做的事超级有限。然后每天上班都在期盼着快点下班,好像也有点问题。因为一天过去之后,我即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在未来的某一天,也没从这一天中获得什么。想着怎么能让自己更有活力一点呢。人真的是非常容易被一点点激素左右,想法观念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些居然都摆脱不了激素的影响。最近因为生病完全没运动大概也有影响。虽然还是很容易疲惫,晚上还是运动下吧。然后是最近因为生病什么事都没做也容易焦虑,能实实在在做点事可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