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blog搬回github.io

最近没什么表达的欲望。得了流感,特别没精力,做不了其他事,才想着把blog搞一搞。然后因为今年域名要到期了,用了几年下来,似乎也没发现什么非得自己花钱买服务器才能做的事情。加上现在因为用obsidian,对于同样用markdown作为输入的github静态页面的感官还挺好的,于是打算把blog搬迁回github.io. 因为之前hexo只要换版本就得重新编辑,还挺坑的。目前采用的是hugo。界面倒是很简单,排版,配色都得自己用CSS调,就想着简单一点,各种颜色和排版问题一头包。发现字体更换,居然还会影响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中文调好了,英文又不好看。字和LaTex渲染出的公式大小还容易不匹配。总之改得很累,想着凑合着能用就行。。

半年记

停了半年没更新。只是单纯有点懒得敲键盘。9月的时候开始尝试obsidian+snippets的方案写数学电子笔记。效果还不错。虽然还是比手写慢,但好在可以想到哪写到哪,修改起来也快很多。先提问题再自己解答。总体来说比较灵活。但这样每天都在敲键盘,就有点懒得再为了写blog敲键盘= =键盘敲多了也会考虑键盘手感的问题。目前个人最喜欢的手感是Niz的。但是我的Niz键盘似乎总有些问题,比如突然没反应,或者按一个键冒出一长串。一共也就使用三年距离静电容传说中的能用一辈子实在差距太大了。也有去看了下之前用了超过10年的机械键盘,是一个挺小众的品牌Jaki,他家的做工就非常扎实一点挑不出毛病。

Fibonacci数列为什么经常出现在植物中

拾起一个松果仔细观察(你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你不问这个问题而是把这个动作重复上40次,说不定已经发nature了= =注:传说有人去山上捡了40个松果,统计出左旋和右旋型的松果数量是基本相同的,于是发了篇nature[1]),我们至少能在其上找到两种旋转方向相反的螺线。若有人闲得蛋疼,非要数一数这样的螺线有多少条,就图一中的例子来说,是8和13。我们在向日葵的头状花序上也能见到这样的螺线,并且同样可以找出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种(通过改变线的连接方式,你也可以找出更多这样的螺线)。数一下条数,小的是13和21,大的是21和34。这些数字看起来似乎不是任意的,彼此之间还有些关联。比如8+13=21,,13+21=34。正如标题所说,这些数字都是Fibonacci数列{1,1,2,3,5,8,13,21,34……}的一部分,并且两种方向相反的螺线数还是Fibonacci数列种相邻的两个数字。把视线稍微放宽一点,植物叶子的排列方式,叫做叶序。最常见的有互生,对生和轮生。如果我们只观察互生(互生的特点是每个节上只有一片叶子),从茎生长的方向垂直看下来,相邻叶片之间往往相差(旋转了)一个角度,从下往上数叶片的数量,直至新数到的叶片角度与初始叶片完全重合。例如在数的过程中叶片转过3圈,共有8片叶子,称为3/8叶序(螺旋叶序)。橡树和梨树的叶序就为3/8,椴树的叶序为1/2,柳树为5/13[4]。从中我们依旧看到Fibonacci数的身影。那为什么植物中存在着这么多的Fibonacci数呢?

初夏

又停了好久没写blog,有点不知道讲些什么。最近总觉得有点焦虑。觉得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做,做的过程中也缺少一种安心感,还是焦虑。6月买了非常多闲书,书本身也都特别好。最近一直在看《玻璃底片上的宇宙》以及DK的《宝石圣典》,两本书的阅读体验都特别好,时常会有种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面对知识和喜欢的故事的那种热切,纯粹与投入。这种体验当然是不可多得的,然而持续一段时间我还是有点焦虑,因为我看纸质闲书的时间是拿原本看英文闲书的时间看的。总体来说就是我有太多想做需要做的事情,但是我没办法把这些事情在时间上都安排好(安排好了,也未必执行好)。其实我看纸质书的时间是很少的。有一次周五把书带到单位,然后下班还忘记带回家,于是周末就都看不了。我还挺想每天午饭后到小树林里走一走,但现在气温已经很高,很难支持我这样做。

自行车

清明节回家之后就得了流感,倒是算不上严重。没有发烧,其他感冒常有的症状都有些。主要一周之后感冒症状消失了,但是依旧觉得喘不上气,血氧携带量变低了很多,很容易累。感觉和去年新冠挺像的,就是症状轻了非常多。去年也是51时看了电影,估计这事的概率最大吧= =这次是看了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午场,原本上午场应该是人最少的场次,但是这场也有半满的程度。旁边的女生头尾都有拿出手机来拍照。网络上把这种行为归为盗摄,我倒是觉得这事只要不影响其他人的观影完全是无所谓的事。本身动机上就仅仅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想留个纪念,最多发个朋友圈。看电影前,我读过原著,还想着这样一个故事怎么拍成电影。结果电影可以说是完全的原创。去世母亲留给未来男主的书正好是原著,彷徨中的男主正好看到这本书的瞬间,我还是蛮感动的。想起柯南里头,灰原母亲留给她的磁带。之后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无疑是充满象征的。这种类型见过太多了,我其实不算很喜欢没法落地的象征,或者说我觉得好的作品,应该是有多个层次的,对于什么都不懂的人,他应该逻辑自洽,所有的象征都是可以藏起来的。对于有一些欣赏能力的人,则能读出更多的东西。况且这其实是种再创作,不同的人会带有不同的解读,这完全没问题。多数以象征为特点的作品,都会在故意带有反常,从而提醒观众,这里使用了象征。但这导致最底层故事框架变得支离破碎。我不太欣赏这种类型。

六爻 雾

转眼已经是3月,时间真是有点太快。上次blog之后就都没时间学数学。各种事情多起来,还经常晚睡早起,一周里有5天再7点以前起床,入睡时间从2点到4点不等。突然挺怀念22年的专注状态,没有其他事情打扰,自己也不太想其他事。如今总有事情找上来,一周里头差不多有半天是可以学数学的,但是从忙碌中突然要切换到学习状态,也没办法一些到全力。况且觉得心累。这种状态下确实很不想动。天冷的时候脚边暖风机吹着,或者刚起床的时候,就很难一鼓作气站起来做其他事。我记得前两年自己都还是有办法的。这种感觉一方面是身心疲惫的表现,控制力下降了。另一方面应该和运动量有关系,最近因为太累,运动量反而减少了(一周大概还能保持个3天吧)。大体上不运动的时候人会显得比较萎靡和蜷缩。有足够运动的情况下,感觉整个人会更自然地舒展,人会更愿意动起来,这也是行动力和自我控制力的来源。想什么就能去做。所以还是得多运动。以前也讲过人其实远不是那么理性完美的生物。情绪低落和情绪高涨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所思所想能做的行动都差异巨大。同一个人在一种情绪下都完全没法复刻想象出自己在另一种情绪下的所有细节。